
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开幕式现场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致欢迎辞

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名誉会长、原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讲话

专家组副组长、西北大学副校长赖绍聪和仲裁组组长、中国矿业大学原副校长秦勇讲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宣布比赛开始

示范教学现场掠影

比赛现场掠影

专家点评

颁奖现场掠影

文艺汇演掠影
本网讯(记者 胡华伟 苏丽敏 章陆霜/文 李为群 郑智源 /图)5月14日至16日,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在河南理工大学南校区举行。比赛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指导、河南理工大学承办。来自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83所高等院校的212名地质课程青年教师参加本届决赛。
5月15日上午,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开幕式在明德楼音乐厅举行。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名誉会长、原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纪委书记刘法宪,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刘大锰,中国矿业大学原副校长秦勇,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副校长侯泉林,西北大学副校长赖绍聪,河北地质大学副校长赵永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有华,河北地质职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崔晓梅,我校党委书记邹友峰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地质高校的48位专家和仲裁组的专家,以及全体参赛选手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教务处处长牛海鹏主持。
开幕式在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拉开序幕。
邹友峰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以及近几年的办学成就。他指出,教学比赛为引导高校地质类专业青年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搭建了平台。他希望,能够通过比赛激发广大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引导教师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我国高等院校地质类专业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孟宪来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之本,教师是学校之本,教学是教师之本,讲课是教学之本,拥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青年教师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在赛中比、比中学,积极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质,担当起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他强调,广大地质类青年教师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提供术业精干、德才兼备的灵魂工程师,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专家组副组长赖绍聪以“让每堂课深入人心”为题对青年教师谆谆教导。他从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策略及学业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呼吁青年教师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每堂课深入人心。
仲裁组组长秦勇代表仲裁组强调了大赛的重要性。他表示,仲裁组将规范评分程序,做到更加透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他希望参赛选手要遵守比赛规定,端正比赛态度,公平竞争,以良好的姿态展现教学风采。
马俊杰代表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介绍了赛事的举办情况。他表示,大赛作为推动地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承担着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我国地质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最后,他宣布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正式开始。
开幕式前,专家和仲裁组全体成员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预备会议。会后给组委会汇报了比赛筹备情况、比赛的工作安排和流程,讨论了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邵龙义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谢庆斌教授、长江大学何幼斌教授,分别做了“碳酸盐岩分类与命名”“矿物双折射率的测定”“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现场教学,参赛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本次比赛共分为沉积古生物、工程地质、构造、能源矿产、普地、水文、岩矿、综合等8个组别,选手按照规定进入相应比赛地点参加比赛。青年教师们都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比赛有条不紊地进行。选手参赛充分点出了课程中的经典理论和前沿理论,体现了课程的专业性和全面性,向评委专家分享了一堂堂精彩的地质专业课。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特等奖24名,一等奖64名,二等奖84名。
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与会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五位专家对选手的表现进行深入中肯的点评。仲裁组组长秦勇宣布比赛成绩有效。期间,来自校团委大学生艺术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资环学院的师生们,带来朗诵《你从梁家河走来》、太极拳《风声太极》、古筝重奏《倾杯情》、歌舞《向往》等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渲染了颁奖典礼的气氛。最后,孟宪来为第四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承办单位长江大学授旗。
原链接:http://news.hpu.edu.cn/news/contents/544/131530.html